笔趣阁 >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尬聊了几句后, 杨继西便帮着洗菜做饭了,春娟他们是带了年礼来的, 晚上就在这吃饭。

    孙三婶夫妇倒是没来, 贵子是被孙父喊上来吃饭的。

    饭桌上有春娟说话,吴家汉子就只给她夹菜啥的,气氛倒也不错, 吃过饭后, 孙父提着豆油灯,把二人送回家, 太晚了也不好, 积雪太重, 春娟如今是有身子的人, 得小心些。

    嫣嫣这会儿在灶房, 和孙母还有孙桂芳在一个洗脚盆里洗脚呢。

    杨继西和孙父则是在火堆旁坐着说话, 木柴是不是发生咔巴声,两盏豆油灯让灶房很是明亮,听嫣嫣说自己洗好了, 杨继西起身把她抱过来。

    嫣嫣很懂地翘着小脚丫去烤, 杨继西伸出手摸了摸小脚丫, 发现干干的后, 便给她穿上杨二奶奶给她做的兔毛袜子, 塞到小棉鞋里面后,把她放在一旁坐着。

    孙父看他这么熟练地照顾孩子, 就知道在家也没少做, 他笑着摸了摸嫣嫣的小辫子, “嫣嫣困了没?”

    嫣嫣说没有,可下一秒就打了个哈欠。

    看得二人一笑。

    于是孙父把孩子抱住, 没多久嫣嫣就睡着了。

    轮到杨继西他们洗脸洗脚的时候,孙桂芳就把嫣嫣接过去,本想放到床上的,可嫣嫣一下就醒了,然后拉着孙桂芳的手不松开。

    “那就抱着睡一会儿,”孙母瞧到这一幕后笑道,“放回床上肯定会醒。”

    “好,”孙桂芳抱着嫣嫣,见她又开始睡觉后,笑着垂头亲了亲她的小额头。

    因为第二天就要回家,所以他们陪着二老说了很久的话,一直到柴火都快熄灭了,这才抱着孩子回房。

    二人还是分开睡,孙桂芳带着嫣嫣住里屋,杨继西住在外面那间屋子,里面有啥动静他听见后就能赶到。

    第二天,二人吃了午饭便带着孩子往回走,发现大道上的积雪都被人铲了,之前杨继西“顺”在一旁的竹子啥的,也被带走了。

    路上他们还遇见了杨幺妹一家三口,肉联厂也放假了,有三天假呢,初一到初三。

    “舅舅,舅娘,妹妹,”圆滚滚的平安费力地给他们打招呼。

    杨继西背着好几条腊肉,弯腰就把平安抱起,平安闻言背篓里的肉味儿,立马指着道,“有肉。”

    “是啊,好多肉肉呢,都是妹妹的姥爷姥姥给的,晚上煮给你吃。”

    孙桂芳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小脸,有一点凉,应该是风吹的,问题不大,脖子啥的都是热乎的。

    刘章也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是一根大腊猪腿,还有点糖果啥的,杨幺妹让平安下来自己走,“都这么大的孩子了,这路上也没啥积雪,自己走哦。”

    “好,”平安赶紧让杨继西把自己放下去,走二十分钟刘章就会抱起他走一段路,在平安歇好了后再放他下来。

    如此反复,一路到家。

    平安第一个跑进院门,大喊着姥姥姥爷,结果从堂屋出来了几个孩子,是几个姐姐家的,紧接着杨继春他们也出来了。

    “你们都到了?”

    杨继西有些惊讶,以为他们要明儿才来呢。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想着今儿幺妹他们要来,就一道过来,也热闹。”

    杨幺妹叮嘱了平安几句,这才放他去玩儿,闻言笑道,“我们也是猜到姐姐姐夫们会今天来,所以赶着过来了。”

    “那赶巧了,走走走,进屋暖暖手和脚,鞋子打湿了没?”

    杨二奶奶出来问道。

    “有一点,”杨继西说。

    平安的鞋子在进院子不久后,就被杨幺妹给换了,这会儿小鞋子被提到火堆旁烤着,然后发现有一排的小鞋子,都是侄儿们的。

    嫣嫣一直被背着,鞋子倒是没湿,她已经跟着平安还有哥哥姐姐们一起玩了,老远都能听见他们的欢笑声。

    “这过年啊,还是孩子们觉得高兴,”二姐夫感慨着,“这长大了,就不觉得过年有啥意思了。”

    “那可不,又得发红封,又得干活儿,不比平常差多少,”三姐夫笑道。

    “那也不一样,过年吃肉可比平常多,”大姐夫一边整理棋子一边说。

    他们又在下棋了。

    杨继西给他们续开水的时候,正好听到这话,“过年嘛,一家团聚最高兴。”

    “这话说得好,”刘章连连点头,“来来来,大姐夫,我棋艺可大有长进啊,你可别因为去年小看我。”

    “嚯哟,说得好像只有你进步了,”大姐夫哼了一声,示意刘章先下子。

    杨继西没有参与,他还得帮忙干点活儿,再说他一上桌,别人就得轮着来,没办法,太无敌了。

    杨继红带着丈夫和孩子也回来了,这两家热闹得很,反倒是杨老汉那边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今儿一早沈凤仙夫妇就得带着几个孩子回娘家拜年了,杨继南和杨继北夫妇带着孩子除夕那天和大伙儿一起吃了晚饭后,就没再过来,现在家里就只有二老。

    听着那边的欢笑声,两口子心里不是滋味。

    “幺妹是真狠心啊,看都不过来看一眼,”别的侄女还过来送一点年礼,和他们说了几句话,自己的亲女儿却一直没过来。

    “也是个嫌贫爱富的,我们但凡有点钱,她早就过来了,至于年年给大哥还有二哥拜年?”

    杨老汉骂道。

    “欸,老二和老四也不过来陪陪咱们,”杨老婆子看着空荡荡的家,心里难受。

    “不来我们还多吃点饭呢!”

    杨老汉骂道。

    杨幺妹才不管他们怎么想的呢,她现在和姐姐们聊天不知道多开心,她们正商量着明儿去不去周家拜年。

    自打嫁人后,他们去都是过年时啥时候得空啥时候就赶过去,从没有一道去过,杨幺妹去年被杨继西他们带着一道去过周家,周家对她很是喜欢。

    赶集时遇见周家的人,也会说好久的话。

    “咱们一道过去,热闹不说,舅舅他们做饭还方便,一道给做了,”杨继霜笑道。

    “那咱们明儿去。”

    “成。”

    杨幺妹有些不好意思,“这年礼.....”

    “这有啥,你就是空手去也没关系,”杨二奶奶说。

    “那怎么行,”杨幺妹连忙摆手,空手去拜年,多不好意思。

    “这事儿你不用操心,跟着我们去就是了,”杨继春捏了捏她的脸,完全把她当小妹妹。

    接着大伙儿又说起去年拍的照片,一个劲儿地说好看,等啥时候得空了,再拍几张。

    第二天,一行人去周家大院拜年,吃了午饭后,下午便各自回家了。

    杨二奶奶他们带着嫣嫣去了杨继丽家,她家住新房了,自己单住爹娘过来住两天也舒坦。

    家里就只有孙桂芳和杨继西,二人也过得舒坦,吃了饭就四处溜达,不然就去杨继康家串门,时不时搞点新鲜玩意儿吃。

    还有就是杨继西跟孙桂芳学用缝纫机,等杨二奶奶他们从杨幺妹家回来时,杨继西已经做了两件汗衫了,是他和杨二爷爷的。

    “我就没给娘做了,丑得很,娘还是穿桂芳做的好看。”

    杨继西非常有自知之明,杨二爷爷倒是不嫌弃丑,要不是太冷了,他还想试试看呢。

    “桂芳做的是比你好,”杨二奶奶笑着又说起这几天的事儿,“我们本来前儿就要回来的,结果阿章去接我们,硬要我们去家里住两天,这不,才从幺妹家过来。”

    “那挺好,过年嘛,就得轻松热闹才好呢,”孙桂芳笑,她正给嫣嫣擦小脸。

    嫣嫣刚吃了米糖,小脸上沾了一点,乖乖仰头被擦干净后,这才蹦蹦跳跳地去找欢欢姐妹。

    结果刚出去没多久,几人便听见她的大哭声。

    跑出去一看,好家伙,这是摔倒了,杨继西等人赶紧上前把人抱起来。

    “不哭不哭,”杨继西见她右手心擦了一点皮,这会儿冒出血珠,赶紧用清水给她洗了,再用棉布小心地擦了擦伤口周边的水珠。

    杨大奶奶他们也听见了,这会儿过来都围着嫣嫣。

    嫣嫣倒是不好意思再哭了,只是那一抽一抽的样子,瞧着就让人心疼。

    “怎么摔倒的?”

    杨二奶奶问。

    “这只脚绊住这只,”嫣嫣生气地指了指两只脚,“不争气的东西!”

    这话可把大伙儿逗笑了,孙桂芳摸了摸她的脑袋,“没事没事,晚上吃点肉肉补起来。”

    “好,我还想去玩儿,”嫣嫣眼巴巴地说道。

    “可以,不过不能玩雪,不然这会痛的,”杨继西说。

    “好。”

    石头抱着她去家里,欢欢和乐乐跟在后面一脸担心。

    “小妹你咋不看路呢。”

    “你的腿不听话,咱们打。”

    嫣嫣趴在石头怀里,闻言缩了缩小脚,“不打不打。”

    石头闻言轻笑道,“不打,”接着把人抱得更紧。

    晚上杨二奶奶给嫣嫣做了蛋羹,上面还加了肉末,嫣嫣吃得很满足,晚上睡觉时,在豆油灯下看着自己受伤的手心道,“我今天吃了肉肉,明天早上就会好的。”

    “倒也没有这么快,你明天还得吃肉肉,”孙桂芳笑道。

    “好,”嫣嫣点头,睡在爸爸妈妈中间,缠着他们说要听故事,今天轮到杨继西讲故事了,可能是今儿玩得疯,所以故事还没听完就睡着了。

    杨继西小心地拉起她的小手,“心疼死我了。”

    “小孩子哪里不会磕磕碰碰的,我们嫣嫣算好的了,”孙桂芳也心疼,但也知道孩子爱动,那肯定会有一点意外的。

    “我知道,”杨继西亲了亲嫣嫣的小脸蛋,“转眼都三岁了,小嘴一天比一天厉害,跟她奶奶学了好几成。”

    孙桂芳扑哧一笑,“你这是在夸吧?”

    “那肯定的,”杨继西笑着把嫣嫣的小手放进暖和的被窝里,“睡吧。”

    “嗯,”孙桂芳凑过来亲了亲他的脸,在离开的时候被杨继西扣住后脑勺,吻了吻她的唇。

    “不闹,”孙桂芳怕惹出火,赶紧推了他一下,她来月信了,而且嫣嫣还在呢。

    一般要办事儿,都会把嫣嫣送到杨二奶奶那睡的。

    别看孩子小,记性可不错,很容易出事的。

    所以杨继西他们格外注重这一点。

    过完年,又开始忙地里的活儿了。

    春暖花开,家里今年养了一头猪,鸡还有好几只暂时就不去别家抓小鸡崽了,这个季节壳菜正是鲜嫩的时候,杨二奶奶带着嫣嫣,慢悠悠地从外面回来,嫣嫣还背着一个小背篓,里面装着新鲜的壳菜,当然多的壳菜还是在杨二奶奶背篓里。

    欢欢和乐乐见此跑了过来,“我们上午也去挖壳菜了。”

    “对啊对啊,下次我们一道去。”

    嫣嫣闻言点头,“好哦好哦,咸菜壳菜汤,我最爱喝了。”

    “还有凉拌壳菜,”欢欢咽了咽口水道。

    “壳菜炒白菜,”乐乐擦了擦嘴角。

    看得杨二奶奶哭笑不得,“壳菜还能吃不少天呢,咱们一道一道地做。”

    “好哦。”

    杨继西从地里回来,先洗了个澡,接着便去开会了。

    队长说了个体经济的事儿。

    这意味着大伙儿可以自由买卖家里的鸡蛋或者是小菜地里的菜了!

    这可是大喜事儿啊。

    杨继西回家就跟孙桂芳说了开小卖部的事儿,“得赶紧,不然会被人抢位置。”

    “可咱们铺子还没找到呢,”孙桂芳也着急。

    “欸,”杨二爷爷想起一个事儿,“前天我去赶集,在陈大夫那坐了一会儿,他说他儿子得了个工作,要去县里,正在张罗房子呢,你们说陈大夫那房子会不会出租或者是卖?”

    “我这就去陈叔家,”杨继西三两下吃了饭便出门了。

    这边的杨老汉他们正笑眯眯地说起小菜地里菜,“咱们也吃不完,今年承包地里多种点菜,还能卖呢。”

    杨继东也高兴,闻言点头,“鸡蛋要是能攒下也好,我一道挑着去卖。”

    “好好好,这日子是越来越好咯,”杨老婆子眉开眼笑的。

    同样高兴的人家也不少,但说起做生意的,却没多少,一是没有本钱,二是这才允许开店,他们也怕抢了国营店的生意。

    毕竟这些年大伙儿都习惯去国营店买东西了。

    杨继西赶到镇上,先去供销社买了点糖,这才去陈家。

    陈叔正在骂儿子。

    “让你跟着我学医,你不愿意,现在你还不愿意让我给人看病!我是你老子,不是你儿子!”

    他儿子无奈道,“您都多大年纪了?在家带孙子孙女不好吗?非要下乡看病,您记得您上个月差点摔断腿了没?”

    “那不是没有摔断吗?再说了,”陈叔梗着脖子道,“我要是离开镇子了,那些乡民怎么看病啊?”

    “这不是有卫生院吗?再说,你有两个徒弟,他们也在下乡替人看病,你不用担心的。”

    “你以为人人都能上卫生院吗?好些老伙计都走不动了!”

    “反正您必须跟我们去县里,不然我们不放心,再说孩子们一直跟着您长大的,您要是不去,他们吵着要见您怎么办?”

    他儿子也不相让,声音比陈叔还要大。

    杨继西尴尬地站在门口,进去也不是,不进去也不是,因为旁边看热闹的几个老头子已经冲里面的陈叔喊了一声了,“老陈,有人来咯。”

    陈叔憋着一口气还没来得及怼回去呢,听到这话只能把气压下去,见杨继西提着东西过来,当下也是一愣,“继西啊,家里谁病了?”

    杨继西尴尬一笑,把东西放下,和对自己打招呼的陈大哥点了点头,这才对陈叔道,“那个,陈叔我听说你们要搬走,所以想问问你们这房子出租不。”

    不等陈叔说话,陈大哥立马道,“租啊!继西你租我就更放心了!”

    “我.....”

    “爹您先别说话,”陈大哥打住陈叔的话,“先听继西说说租房子干啥。”

    “你怎么忽然租房子?”

    陈叔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后,转头问杨继西。

    杨继西便把想做生意的事儿说了,陈家父子听完后有些惊讶。

    “虽然政策允许了,可国营店也不少,这生意做起来还是有些难的。”

    陈叔说。

    “这肯定的,不过一步一步来嘛,我们也没有啥大抱负,开个小杂货铺,等孩子念书的时候送去镇小学,住在镇上也方便。”

    杨继西笑道。

    “说得对,为了下一代嘛,你这想法不错,是吧爹?”

    陈大哥反问陈叔。

    陈叔说不过他,“你就是想让我跟着去县城!”

    “我能不想吗?您一个人住,万一出了点啥事儿,我们夫妻能好好过日子?”陈大哥苦口婆心道,“咱们去县里也照样能给人看病。”

    “我是想给人看病吗?我是放不下那些老伙计,我给他们看了这么多年的病,他们啥情况,只有我清楚,”陈叔叹了一声,“我要是离开了,他们可咋办啊。”

    “不是有您徒弟吗?他们跟着您跑了那么多年,肯定能行的,”陈大哥劝着,又对杨继西道,“继西啊,我们再商量商量,反正这房子要出租,那我肯定第一个考虑你的。”

    “谢谢,”杨继西坐了一会儿后,便走了,他去供销社买了点小孩子玩儿的东西,回家给嫣嫣她们后,便和家人说了陈叔他们的打算。

    “你们陈叔仁义啊,他就是惦记着山里的老人们,不然早就享福去了,”杨二爷爷说道。

    “可不,”杨二奶奶也赞道,“你们知道村尾刘家老伯吧?他那老寒腿啊,一到下雨天就疼啊,这到了冬天,时不时就发出惨叫声,听得让人难受。”

    “你们陈叔每次一下雨自己就赶过来了,冬天也跑好几趟呢,还有隔壁队一个脖子不舒服的,每个月你们陈叔都会去看他,还有三道沟那边.....”

    这简直说都说不完。

    越说二人就越佩服陈叔。

    “其实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杨继西想起今儿去陈家时闻见的味道,“他身上有股药味,应该是贴在手肘位置了,瞧着右手都有些抬不起来。”

    “而且我听陈大哥说,上个月他去下乡给人看病,差点出了事,这才想着把陈叔带去县里照看。”

    孙桂芳闻言点头,“这也是对的,做儿女的,总想父母能安享晚年,要是出了啥事儿,那可太难过了。”

    “但陈叔不是这么想的,他放不下那些病人,也担心自己的徒弟照看不好他们,”杨继西叹了口气,“大义啊。”

    “是啊,”杨二爷爷连连点头。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杨继西笑道,“这场春雨来得好,地里正需要水呢。”

    “是啊,今儿我放牛的时候,瞧见好些人挑着箩筐去镇上呢,”杨二爷爷说。

    “正好不能干活儿,能挑东西去卖也是好的。”

    杨继康和杨继东也挑了菜去镇上卖,回来时杨继康摇头,“人太多了,就卖了几分钱,剩下的钱我送给陈叔那给他们吃。”

    “人肯定多嘛,镇上才多少人,哪有那么多人买菜,”杨二爷爷道。

    “是啊,我还看见一把菜没卖出去的呢,”杨继东放下东西,过来坐下道,“还有几个孩子,急得眼睛都红了,可没办法,卖的多,买的少,有人也狠,挑着去县里卖,这一路来回,我看就得歇一天。”

    听到这话,杨二奶奶的心都提起来了,便又问道,“供销社和国营店的生意咋样?”

    “挺好的,没受到啥影响,卖鸡蛋的也有,价钱和供销社的差不多。”

    杨继康回道。

    闻言杨二奶奶心里更担心了,等杨继康回去后,杨二奶奶皱眉道,“这样看来,生意不好做啊。”

    “娘您放心,我们开的杂货铺,啥都卖,也收,而且我之前和文清兄弟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说帮我在外面找供货商,弄点咱们这地方少见的小零食啥的,一定卖得好。”

    杨继西宽慰道。

    “这也是,”杨二奶奶闻言笑道,“外面的玩意儿是比咱们这的多,我瞎操心啥。”

    “不操心才不正常,”杨二爷爷笑着拉住她的手,“一家人嘛,有担心也正常。”

    “拉扯啥,”杨二奶奶脸一红,扯回自己的手,“一把年纪了,也不庄重点。”

    “我的娘耶,我拉我老伴儿一下还要庄重?”

    杨二爷爷眉头一皱开始叫冤。

    孙桂芳和杨继西对视一眼后,笑着去了后屋水缸那,杨继西拿起旁边靠着墙的木棍,在浑浊的水缸里轻轻一带,一个大乌龟便浮了上来。

    它抬起头看了看后,又沉下去了。

    家里的大人知道它的存在,孩子不知道,一是怕吓住他们,二是怕他们经常来骚扰它。

    杨继西从空间提出一桶小虾米,喂给乌龟一点后,又收了回去,二人说着话从后屋回到堂屋。

    “如果陈叔那不出租,咱们就在生产队开一家小卖部,等镇上有合适的位置了,再租下来。”

    “行。”

    两天后,杨继西正在承包地干活儿,杨二奶奶就带着陈大哥来了。

    杨继西赶紧放下锄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快步下去,“陈大哥。”

    “欸不急不急,”陈大哥让他慢着点,“我来就是说房子出租的事儿,我爸同意跟我们去县里生活了,这房子我就租给你们,一个月2块钱,一年24块,你觉得怎么样?”

    “这也太低了,你们家房子那么大呢,”杨继西道。

    “大是大,可也旧了许多,再说你们帮我们看着点房子,也有人气在,房子不容易塌,你要是觉得可以,咱们就签字。”

    陈大哥道。

    “成,”杨继西应下,接着转头对孙桂芳父女还有杨二爷爷道,“我回家一趟啊!”

    “去吧,过来的时候带点水啊!”

    杨二爷爷大声回着。

    “欸,”杨继西应着,与陈大哥一道回了家。

    陈大哥是个有文化的人,字也写得好看,杨二奶奶等他们签好、盖好手印后,拿出二十四块钱给陈大哥。

    “你们既然要开铺子,那正好了,我爸爸放药材的地方刚好是前屋,药材都分给我两个师兄了,柜子还在,收拾收拾就能置办东西。”

    “谢谢谢谢。”

    杨继西二人道谢,接了陈大哥给的钥匙,还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杨继西这才提着水往承包地走去。

    杨二奶奶坐在堂屋,拿着那几把钥匙心里有些感慨,谁能想到继西小两口这么有本事,又是建房又是买房,现在又要开杂货店了。

    之前过继杨继西他们的时候,说闲话的人不少,什么三房占他们的便宜,什么继西两口子啃老啥的,啥难听话都有,可事实上呢?

    他们手里的钱,继西他们即便是借来用了,可后面过节或者是他们生辰的时候,都会加倍用红封补给他们,说享福,还是他们享福得多呢。

    “奶奶,我渴了,想喝水。”

    嫣嫣小跑进屋,拉着杨二奶奶的手软声道。

    “好好好,”杨二奶奶给她倒了温白开,看她喝下后,才放她去玩儿,“不准出院子哦。”

    “好。”

    嫣嫣大声回着。

    很快小身影就不见了。

    杨二奶奶把钥匙和签下的东西放好,便开始准备午饭。

    孙父得知他们已经租下房子准备开杂货铺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问钱够不够,“缺钱就直接说,我们还有点闲钱。”

    “不用了爸,我们心中有数,不然也不敢开铺子啊,”孙桂芳笑道。

    “知道你们有数,所以更怕你们不张口了,”孙父笑着解开上衣,然后从内兜里拿出十张十块钱出来塞给孙桂芳,“还好我出门的时候,你妈给我放了一百块钱,过年的时候听你们说可能要开铺子,就怕你们急用钱呢。”

    “爸....”

    孙桂芳捏着钱不知道说啥好。

    “收着,不管缺不缺,拿着也宽裕些,”孙父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见她要塞回来,孙父往后一避,接着笑道,“我又不是白给你,是借给你们的,有啥不好意思要。”

    最后孙桂芳拿着钱去找杨继西,杨继西想了想,“先收下,等铺子开张后,再还给爸妈,那会儿他们就该放心我们不缺钱了。”

    “行,”孙桂芳把钱收着,又去跟杨二奶奶说了这事儿,杨二奶奶也是这个意思。

    “不收他们会挂念担心,还不如收着宽心呢。”

    同样是做父母的,杨二奶奶很理解孙父和孙母的心情,劝着他们先收下。

    “好。”

    而这边杨继西得空的时候,带着孙桂芳去收拾了一下房子,顺带把请杨文清寄货的信寄出去了。

    陈叔家的房子是狭长的,前屋就是面向街道的屋子,以往病人过来看病,就是在这里坐着,等着陈叔抓药啥的。

    柜子啥的都很整洁,看来陈家人走之前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从中间门往后进去,左边一道门打开是灶房,右边就是堂屋,吃饭的地方,这还有桌子椅子呢,再往前一点就是两个房间,房间里干干净净,床上还有稻草,铺上被单就能睡觉了。

    就是采光差了些,不过也不打紧,房子只要不漏雨就好了。

    见他们锁上门出来,隔壁一老头问道,“你们租下了?”

    “是,以后还要请阿叔多照顾啊。”

    杨继西笑道。

    “都是邻居,客气啥,我姓王,你那边住着的姓柳,”这连着三家人,再过去一点又是几家人,对面是国营包、面馆。

    杨继西他们和王大爷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回家去了。

    还要请李叔打货架,几天后,杨继西和杨二爷爷还有杨继康,一人背着两个大架子,赶往镇上。

    把架子放好后,杨继西又带着他们用旧报纸把墙壁全部贴上,瞧着倒是有几分好看。

    半个月后邮递员送来了好几大包东西,杨继西没填镇上的地址,毕竟镇上那没人,送去也没用。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杨文清寄过来的货,好一点的东西也有,比如麦乳精啥的。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张清单,全是杨文清写下来批发价,以及建议他们卖多少的价钱。

    “留一罐在家里吃,”杨继西拿出一罐麦乳精放在桌上。

    “还没开始赚钱呢,就开始花钱了,”杨二奶奶有些心疼,但见嫣嫣眼巴巴地看着麦乳精后,立马又心软了,“嫣嫣走,奶奶给你冲麦乳精喝。”

    “奶奶也喝,爷爷也喝,爸爸妈妈都喝,”嫣嫣道。

    “好好好,那我多冲一点。”

    至于其他东西,嫣嫣吃得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味道,但见那些颜色好看,眼睛都有些移不开了,不过想到麦乳精,她赶紧跟上杨二奶奶。

    这边杨继西三人把东西一一分类装进不同的布袋中,然后放在三个大背篓里。

    “我觉得不止这些,”杨继西道。

    “对啊,这些摆满货架是刚刚好,但是如果卖完了,那就没有货了。”

    孙桂芳也说。

    于是他们决定再等两天,果不其然,第三天邮递员又来了。

    见他也不容易,那么大个袋子呢,怕有一两百斤重,杨继西请对方在家吃了顿饭,还做了肉,邮递员有些不好意思,“我叫王成功。”

    他自然知道杨继西叫啥,毕竟邮寄过来的名字摆着呢。

    临走时,邮递员说自己就住在镇上,要是有啥东西需要寄出去,也可以先找他。

    孙桂芳听完心中一动,“王同志,你家是不是住在国营面店对面啊?”

    王成功一愣,“是啊,弟妹怎么知道?”

    “那巧了,我们是邻居,陈叔家的房子我们租下来了,”杨继西哈哈大笑。

    王成功也很意外,“原来租下房子的是你们啊,怎么没见你们过去?”

    “明儿一早就过去,”杨继西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这才回家和孙桂芳他们把包裹拆了。

    这一部分全是存货,和之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杨继西他们把东西分好,选了点好吃的留在家里,给嫣嫣还有欢欢乐乐他们吃。

    剩下的第二天全部背到铺子里去,天刚蒙蒙亮,几人就到铺子里了。

    杨二爷爷今儿请人帮自己放牛,特意来帮着收拾。

    杨继康和杨继西的背篓特别大,他们二人就背了三分之二的货,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孙桂芳和杨二爷爷背着的。

    此时杨二爷爷把豆油灯挂在一旁,帮着把东西一一摆在货架上,这铺子门那摆着一张长条桌子,这是灶房摆着的也没用,杨继西索性把它收拾干净,然后拦了摆货的地方。

    这样除了卖东西的人外,买东西的人就站在长桌外面,指着货架上的东西说要啥就成了,既能防止偷盗,也能防止场面过于混乱。

    东西全部摆好,已经八点左右了。

    杨继西爬上木梯,把李叔按照他写出来的字而刻出来的木牌挂在了门上方:杨记杂货铺。

    王大爷背着手,正准备去对面吃点馒头稀饭啥的,不想一出门就瞧见这一幕。

    他也有点墨水,一眼就看出木牌上写的啥,再往前一看,好家伙,四个大货架,全部放满了东西!

    “你们要开铺子啊?”

    “是啊王大爷,”孙桂芳笑着给他塞了几颗糖,绿色的外皮,瞧着个头也大,拿在手里都能闻见一股香甜味儿,“刚开张,给大爷您的孙子孙女甜甜嘴。”

    另一旁柳老婆子越往这边看呢,孙桂芳也同样往她手里塞了几颗。

    杨继西拿出一挂小火包,就挂竹子上,插在门前就给点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快吸引了镇上人的注意。

    “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杨记杂货铺今儿开张,这种糖买一斤送半斤,开业前三天都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瞧一瞧,咱们杂货铺啥都有,油盐米酱醋茶,糖啊枣啊鸡蛋啥的都有都有。”

    杨继西大声道。

    他手里那种糖,就是孙桂芳刚才塞给别人的那种糖,这糖叫青果糖,有几种口味的,也是杨文清之前寄回来给他们吃的糖。

    因为想着开店优惠,杨继西就放在福窝里,空间里好几百斤呢,足够卖了。

    “买一斤送半斤?真的假的?”

    “多少钱一斤啊?”

    家里有孩子的问得格外大声。

    “一毛钱一斤,”杨继西笑眯眯地抓出一大把放在长桌上让他们自己拿来尝尝,脸皮厚的拿两颗,脸皮薄的就拿了一颗。

    尝过后果然不错,于是一大早就开了张。

    杨继西称斤两,孙桂芳就在一旁收钱找钱,杨继康站在货架处,有人要是瞧上了啥,他就拿上前给人看看,每一个东西下面都标了价钱的,所以杨继康也不会弄错。

    至于杨二爷爷,他正在灶房做早饭呢。

    忙了一个多小时,几人在坐下吃起早饭,杨继康吃完就要回去了,杨继西直接装了五斤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这么多,牙都给吃坏咯。”

    杨继康无奈道。

    “大人也能吃嘛,泡水啥的都行,”杨继西笑道。

    家里还放着小零食,嫣嫣会给欢欢他们分享的,所以杨继西便没拿别的东西。

    “和我们客气啥,别客气,”杨二爷爷背上背篓,“走,咱们一道出去。”

    今天是开业的第一天,杨继西和孙桂芳准备在铺子上住一晚上看看。

    来杂货铺的人不少,都是冲着那个买一斤送半斤的活动来的,也有瞧着别的东西不错,价钱也不是很贵,而供销社那边没有,便也跟着买了。

    买鸡蛋的人也不少。

    陈翔和成才过来时,才发现开铺子的是他。

    “杨哥开的啊!”

    成才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后面的货架,“这一看就不是县里弄回来的东西。”

    “进来坐,”杨继西招呼着他们进堂屋坐,孙桂芳还泡了茶。

    “我们是想看看啥亏本生意,买一斤送半斤,哥,你这不亏本啊?”

    成才听着都觉得心疼。

    “先打出名声嘛,”杨继西拿了点青果糖给他们吃,“尝尝。”

    “味道不错,”陈翔的女儿今年两岁多了,正是喜欢这些的时候,“我来一斤。”

    孙桂芳笑眯眯地给他们一人装了一斤,可当他们给钱时,二人却不要了。

    “咱们什么关系,你们帮了我们不少忙,别这么客气,下次来再收。”

    杨继西把钱退了回去。

    二人也不是扭捏的,道谢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还跟家里亲戚宣传了一波杨记杂货铺。

    比起他们这边的生意,供销社那边就差了一点。

    这不,平日里仰着鼻孔总是对乡亲们有些不耐烦的谢姐,这会儿就正骂着呢,“买一斤送半斤,真想得出来,为了抢咱们的客人,亏本的生意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