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秋风传 > 第四章 奉诏入宫

第四章 奉诏入宫

笔趣阁 www.bqgla.com,最快更新秋风传 !

    次日昧爽,沈若寥和方孝孺一同起来;沈若寥留在院子里练功,方孝孺则去宫中早朝。早朝过后,方孝孺回到家里来,带着沈若寥一起入宫觐见。

    沈若寥一路坐在方学士的单轿中,看着方孝孺一身的官服行头,很是新奇。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身着官服了,却是头一次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大明朝廷官员的服饰。姚表当初是经过燕王的请求,以太医院御医的身份从行至北平,入了燕王府,实质上官衔只有正八品。而方孝孺却是正五品的翰林大学士。沈若寥望着他头上的乌纱帽,交领之下一身大红色的圆领公服,心里先生出一股天然的敬畏。他仔细端详着方孝孺胸前那块九寸见方的补子,上面绣着一只白鹇鸟,立在一块太湖石上,引颈向日,展翅欲飞;绣工精致细密,画面栩栩如生;闪金地蓝绿色深浅云纹镶嵌其中,间以八宝、八吉祥纹样,四周加衬白色片金缘,十分华美。

    方孝孺解释道:“这官服上的补子就显示了官员的等级。这只白鹇,是五品文官的象征。此服由圣上钦赐,才能这般华美;否则,以方某的薪俸,是决舍不得做如此精致的补子的。”

    轿子进了洪武门,一路穿过两旁的文武衙门,向正北走去。东文西武,由南而北,坐落于东侧的工、兵、礼、户、吏五部衙门和宗人府,并东内侧兵马司、太医院、詹事府和翰林院一起,正对坐落于西侧的太常寺,后、前、右、左、中五军都督府,以及西内侧的钦天监、旗手卫、锦衣卫和通政司。刑部衙门则因为审案需要,连同大堂一起建在了皇城之外的市区之中。时候已近巳时,所有的官员都在专心办公,偶尔有人在各部、府之间跑动;四下里十分安静。

    轿子继续向北前行,走到大路尽头,穿过一片空旷的广场,停了下来。广场东西两侧对称的是两座一般大小的门。沈若寥的目光却被牢牢吸引在了正北侧的城门上;高达数丈的城墙极为坚实厚重,固若金汤地坐镇在皇宫外面,东西两向延伸下去,将整个皇宫滴水不漏地围拥起来,风雨不动,飞鸟难入。城墙上雄伟恢宏的城楼高耸入云,红墙金瓦,旌旗飘展,一块巨大的匾额挂在山檐之下,天蓝色地,三个金色大字“承天门”威严而冷漠地高高俯视着下面的一切。

    这便是皇宫的正门承天门了。面前一条清波鳞闪的护城河自西向东笔直地流过,正对宫门的河面上,五座雕栏汉白玉桥横穿而过,通向宫门。这便是外五龙桥了。正中央的玉桥最为宽阔高大,两侧的四桥由内向外渐小。

    承天门俨然如一尊金刚巨佛,张口扑面而来,要将两个渺小的人一口吞进,或是要将他们永远地镇压在庞大的城墙下面,就像压盖两粒微茫的沙尘一样轻而易举。方孝孺领着沈若寥,走过外五龙桥,通过了承天门守卫,进入了皇城。

    正北方遥遥端坐着又一座高大的城门。中央御道两侧站了四排亲兵,两排紧贴御道,面向东西,个个都是笔直如旗杆,目不转睛;另两排在这两排外面,背向御道,面朝大路两侧的高大城墙。沈若寥望着这支传说之中武功水平和战斗力都远在五军和边塞藩王的亲军之上的军队——名副其实的皇宫御林军,不由自主有些暗暗兴奋。

    过了端门,沈若寥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仍然是如先前一样平整开阔的御道,两侧笔直肃穆的御林军的队列一直向北延伸下去,直到很远的前方,才赫然耸出一座巍峨的城门。

    “这么远?”他不可思议地轻声叹道。

    方孝孺微笑道:“还好啦;天天走,就不觉得远了。”

    大路两旁红墙和士兵一样高大坚固地沿途矗立下去。红墙之间的道路显得极其肃静而遥远。沈若寥只觉得自己心里也肃静起来,步履也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方孝孺肃穆地压低了声音,向他指点道:

    “‘左祖右社’;这右面红墙的里面,也就是皇宫的左前方,是太庙,供奉祖宗和开国功臣;左面红墙的里面,也就是皇宫的右前方,是社稷坛。前方是阙左门和阙右门;再往前是左掖门,右掖门。”

    走过了左右掖门,两个人终于来到了午门前。午门的守卫御林军进行了最后一道盘查之后,两个人这才进入了真正的皇宫内城。方孝孺领着沈若寥走上内五龙桥,指着前方正北的一座两侧带角门的大门说道:

    “这便是奉天门了。过了奉天门,就是三大殿;你现在看到的是奉天大殿,是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包括登基大典,册封大殿,祭祀大典,还有拜将出征的典礼。此外,每年的元旦、元宵和万寿节,要在奉天大殿举行普天同庆的宴会。奉天殿过去是华盖殿,是天子在举行大典时更衣和休息的场所;另外,就是御览宗室谱册,以及上皇太后徽号的仪式在此进行。华盖殿后面是谨身殿,天子举行宴会、廷试以及公主出嫁,皆由此殿。三大殿往北,就是乾清门,乾清门里就是寝宫了。天子寝宫乾清宫在前,然后是皇后正殿交泰殿,然后是皇后寝宫坤宁宫。左右两侧则是东西六宫,为妃嫔的寝宫。三大殿东侧是文华殿,你可以看到它的殿顶。文华殿是天子早朝和太子讲读之所。西侧是武英殿,是天子斋居和日常召见文武百官的地方。我们要去的就是武英殿。”

    “文渊阁在哪儿?”沈若寥问道。

    “那里,文华殿的后面,”方孝孺指道:“离得太远,文华殿又高,你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我可以过去看看吗?沈若寥暗想;只是一瞬间,他就否决了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简直天真得可笑,也就没有再去给方孝孺增添笑料。

    宫阙万间,烟云腾驾。沈若寥遥遥凝视着文渊阁的方向,想象了良久;然后,他收回目光,透过威仪的奉天门,眺望了一下正北面金碧辉煌高大巍峨的奉天大殿。

    祭祀大典,拜将出征……

    可惜里面坐了个书生。如果是燕王坐在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拜将出征……

    “当年北征前元,高皇帝便在此殿上,钦点徐达、常遇春为大将军,诏告天下,誓师出征。”方孝孺突兀地说道。

    “方先生?”沈若寥心里一惊,不知方孝孺如何看穿了他的心思。

    方孝孺说道:“徐、常二将一路挺进,拔山东、河南、关陇,直克大都,方才有今日的北平,燕王的封地。”

    他话中仿佛有某些特别的声音;沈若寥听出不对劲来,转过头,小心地凝视着方孝孺的眼睛。

    方孝孺直视着他,轻轻微笑了,继续说道:“后来,傅友德征云南,蓝玉征大漠,都是在这奉天大殿上接过大将军宝印和尚方宝剑。高皇帝亲自为他们把酒壮行,万民瞩目。”

    “那,燕王两次率军出征大漠,也是从这儿出发的吗?”

    “那倒不是;”方孝孺答道:“燕王是亲王,所以高皇帝下令燕王直接从藩地北平出军。”

    沈若寥望着那遥不可及,又高不可攀的金銮大殿,有些怅然若失。

    方孝孺微笑道:“走吧;我们去武英殿。时辰差不多了。”

    他带着沈若寥,下了内五龙桥,向左转,顺内河走了一段,穿过右顺门,直行了许久,然后再右转,穿过武英门;一幢高大富丽的歇山顶大殿拔地而起,武英殿三个烫金大字醒目地在高处天蓝色的匾额上闪耀。一队御林军威严而冷静地守在殿外。

    方孝孺领着沈若寥走到大殿的厚阶之下,向守在阶下的卫兵说道:

    “翰林侍讲方孝孺求见万岁。”

    天子身边的亲兵早已熟识方学士了,恭敬地说道:“万岁爷有旨,方大人来了,只管进殿就是,无须通报。”

    方孝孺道:“这位沈若寥是燕王殿下身边的人,从北平过来,万岁谕旨召他入宫问话,还请大人代为禀奏。”

    那亲兵听罢,小心地审视了沈若寥一番,没有说话,匆匆走上台阶,向大殿门口左侧伫立的侍卫说了一句什么;那侍卫转身进了大殿。殿门右侧的侍卫依然无动于衷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也不看周围一眼,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少顷,从大殿里面高声传出了一声拖了长音的吆喝:

    “宣:翰林侍讲方孝孺进殿;宣:沈若寥进殿。”

    朝廷命官与平民是断不能平起平坐的,何况是正五品的翰林大学士。方孝孺怕沈若寥不习惯,回头看了看他,见他脸上除了紧张以外,没有什么奇怪的神色,便悄声说道:

    “走吧;你跟在我后面就行,不用怕;见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